学校不断完善制度机制,聚合资源平台,按照“依托青岛地缘优势,深耕农民教育培训,发挥高校资源优势”的培训工作总思路,坚持做好谋篇布局,积极打造“青岛”+“农业”+“大学” 特色培训模式,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、协同创新,努力为受训学员提供农大智慧、农大方案、农大力量,实现社会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学校设有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、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、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、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、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、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、山东省工商管理培训基地、青岛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、青岛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人才培训基地等18个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别的培训基地。
学校坚持优化办学体系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训工作始终秉持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服务,截至目前,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8万余人次,涉及培训类型上百种,培训范围覆盖山东,并延伸到了新疆、河南、云南、宁夏、辽宁、贵州、浙江、江苏、甘肃等23个省份,形成了理念先进、具有农大特色的“一二叁四五六”培训管理模式,培育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、上合组织国家减贫与发展研修班、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性培训、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培训班、青岛市农机推广培训市级班、青岛市转业军官进高校专项培训等若干品牌项目,为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结构调整,特别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。
(更新于2025年3月)
相关链接: